春节列入人类非遗名录!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展览馆承办的2025年春节主题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于1月22日至3月1日进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欢欢喜喜过大年 非遗贺新春 。
活动期间推出:非遗贺新春——“传统手工艺大课堂”研学活动。春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中最盛大的节日,2024年12月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体现新时代内蒙古“年味儿”,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览馆精心筹备了7场“传统手工艺大课堂”社会教育研学活动。活动一:“糖瓜粘,体验麻糖制作技艺”。“腊月二十三,糖瓜粘。”在这句耳熟能详的民谣中,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打麻糖是腊月二十三的重要年俗。麻糖的香甜,不仅是味觉享受,更象征着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庭和睦、幸福绵延。2025年1月22日下午18:00,在内蒙古展览馆大楼展厅一楼我们邀请到麻糖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帅老师,现场教学打麻糖。活动二:“剪窗花,迎新禧”。“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除了掸尘,还有一项充满诗意与美好的年俗——做窗花。剪窗花这一传统技艺,不仅是为了装点新春氛围,还是对旧年的告别,对新年的迎接,寓意着辞旧迎新、吉祥如意。2025年1月22日下午18:00,我们邀请到剪纸非遗传承人钱秀云老师,在内蒙古展览馆大楼展厅一楼现场教学剪窗花。活动三:“墨香迎春,笔绘春联”。"腊月二十七,赶大集、备年货。”这一天书写春联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寓意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2025年1月22日下午18:00,我们邀请到书法名家在内蒙古展览馆大楼展厅一楼,为参与来宾写福、送春联。活动四:“巧手塑年,面韵生花”。“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蒸馒头。”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蒸蒸日上、家庭和睦美满以及事业步步高升,新的一年里生活会越来越好。面塑,这一古老而迷人的民间艺术,总能以栩栩如生的造型,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25年1月22日下午18:00,我们邀请到面塑非遗传承人高晓川老师在内蒙古展览馆大楼展厅一楼,现场教学制作面塑冰箱贴。活动五:“创意压花画DIY体验”。压花,又称押花,是一门融合了绘画与花卉装饰的艺术形式。运用独创的花材保色技术制成干燥花材,依据其自然形态、色彩与质感进行压贴创作,形成格调高雅、色彩丰富的干花艺术品,装点新年氛围。2025年1月22日下午18:00,将特邀压花非遗传承人赵瑞英老师在内蒙古展览馆大楼展厅一楼现场教学,指导参与者制作属于自己的压花画作品。
2025年1月22日19:00,还在内蒙古展览馆前广场举办传统祭火祭灶活动。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为此,人类通过祭火表达对大自然的崇尚与感恩。自古以来,各民族都有祭祀火神的风俗。在内蒙古祭火仪式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祭灶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习俗,通过祭祀灶神,祈求家庭平安和来年好运,体现人们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
活动期间还组织2025年内蒙古展览馆“小小宣讲员”寒假培训班。依托内蒙古展览馆在展的主题展览和春节系列活动开展宣讲员培训,通过讲解技巧、语音发声、礼仪培训、非遗手工课堂、春节年俗知多少等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春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同时,“非遗贺新春” 系列活动期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 20 集特别节目《非遗贺新春——内蒙古年俗系列宣传片》,通过现场采访、新闻推送、视频直播感受节日热闹氛围。1月16日(腊月十七)至1月24日(腊月二十五),民俗专家、网红、非遗传承人等齐聚,带领大家解锁年俗密码,看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现场展示,感悟新时代内蒙古“年味儿”。(展销工程部 敖特根巴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