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每周工作要点(6月17日—6月21日)
发布时间:2024-06-21


     “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期间,内蒙古展览馆推出系列非遗研学活动——“传统手工艺大课堂”。活动一:送你一朵“太阳花”——希温·乌娜吉。6月17日上午10:00-12:00,邀请老师介绍收录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太阳花”饰品,讲述太阳姑娘希温·乌娜吉把阳光带给人间的故事,现场学习制作鄂温克人民使用鹿、马等动物的皮毛和美丽的彩石制作成象征太阳光芒图案的“太阳花”饰品。活动现场选取不同的皮毛和彩石,参与者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搭配,制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太阳花”。活动二:玲珑巧手展风华——包头剪纸。6月17日下午15:00-17:00,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认识和学习具有独特历史渊源、浓厚文化内涵的包头剪纸。包头剪纸的非遗传承人,在原本纹样的基础上,将稀土材料与剪纸图案相结合,创造出极具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具的作品,带领大家在研学之旅中,共同探寻“科技”与“艺术”相融的魅力。活动三:刚与柔的艺术——灯笼编制技艺。6月18日上午10:00-12:00,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学习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铁艺编织灯笼。灯笼制作的铁丝,在每一道工序中都是钢与柔的交织、是匠人匠心将光与热赋予生活的热爱。在温馨和光下共同追溯文化的根脉,细细品味传统工艺的温度。活动四:大自然的调色盘——植物扎染传统制作技艺。6月18日下午15:00-17:00,由非遗传承人带领学习被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植物扎染技艺。在这场研学旅程中,非遗传承人携手观众一起体验挥洒着斑斓的色彩盛宴。活动五:藏得乾坤蔓生“花”——元宝山彩绘葫芦。6月19日上午10:00-12:00,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为观众介绍独具特色的元宝山彩绘葫芦。在天然葫芦上进行彩绘时,将各种吉祥元素通过不同技法融进创作之中,使葫芦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在传递葫芦美好寓意的同时,让观众感受高超的彩绘技艺。(数字信息部 何雨飞)

     “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期间,内蒙古展览馆推出系列非遗研学活动——“小小传承人”文创和互市活动。6月15日-6月19日每晚,“小小传承人”文创和互市活动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和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进行精彩表演、展示展销、闲置交换、互动游戏等环节,让广大青少年接过非遗文化的“接力棒”,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彰显北疆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数字信息部 何雨飞)

      6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纪律党课,副馆长马静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学习<条例>》为题为全体党员讲授纪律党课。马静同志从“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通过实例解说,深刻阐释了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的意义。(党办室 李金岭)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网站地图
蒙ICP备11002108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2094号
Copyright© 2019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制必究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展东路31号内蒙古展览馆办公楼
电话/传真:0471-4951415  监督电话:0471-493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