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2020-2021年志愿者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15

2020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相关活动,积极拓展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现就我馆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队伍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

1、根据文旅厅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2、本年度部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汇”平台招募志愿者8次,新增注册志愿者69人,截至目前本馆注册志愿者已累计达到248人。注册志愿者本年度为各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3980小时,其中招募的25位摄影志愿者提供活动照片7000多张,精选出的照片用于宣传和活动画册的制作。

3、扩建内蒙古展览馆雷锋志愿服务队,新增队员32人,总数达到64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比90%以上。

4、在扩大志愿服务团队总人数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专家志愿者群体的数量和类型,建立了专家志愿者库,为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志愿服务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完善注册制度及志愿者资料,进一步梳理管理流程。

5、优化本馆志愿者招募方式、岗前培训、职责、退出机制、权利和义务,以及考核、激励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6、内蒙古展览馆的文化志愿服务有别于其他文化场馆,具有长期志愿服务活动与小型化短时志愿服务并存的特点,时间有时超过8到12小时的,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计时能够得到真实记录,积极与“志愿汇”管理机构沟通,尽可能的延长服务时长的记录,超过部分用荣誉时长来补充的方式进行志愿服务计时,调动了文化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结合展览活动 提升志愿服务

1、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在馆内的大中型展览活动中,积极配合、精心部署、统筹安排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了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馆开展“云上直播”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全网推介,直播宣传、“带货”20余场,为百余家文化产业企业和几十位非遗传承人进行文化和产品宣传,提升了内蒙古文化产业企业、非遗文化及内蒙古文化的传播度及关注度,助力破解文化产业销售难题,确保防控疫情的同时,以切实可行的方式让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产业经营者们得到收益。

“网红+直播”、“产品+直播”、“活动+直播”,志愿者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实现增加热度、传播广度、卖好产品,扩大消费者群体,助推带动文化产业突破疫情限制,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直播最高人数达到了200万。

2、积极拓展专家的志愿者的服务范围。在国庆期间开展“我来讲文化——文化志愿服务自行动”活动,来自文旅系统和文创企业的文化专家共30多人进行了16场志愿讲解服务,为群众和在校大中小学生群体正确解读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

3、进一步夯实品牌社教活动的品质。加深“传统文化月月传”、“讲讲北疆新时代”等品牌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品质。

全年共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21期。在传统节日小年举办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中以“感受年文化”为主题做了七期“写春联”、“品奶食”等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在疫情期间举办了6期线上活动,内容涉及元宵节、儿童节、非遗与健康、刺绣等主题,在线观看总人数突破了500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治区主场非遗宣传展示线上活动中,“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开展了“跟着作者来看展”、“直播探展赏绣”等直播活动,与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今日头条、抖音等直播平台合作,当日在线观看人数累计突破300万;“草原文化节”期间,邀请文艺文化名人明星,完成了一场盛况空前的直播活动,传播了草原故事、畅享了草原艺术、传播了草原文化;国庆期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组织了6次活动、重阳节开展了也开展了相关活动。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的“讲讲北疆新时代”均采用的是线上活动,共开展了6期19场活动。

由专家志愿者主持完成的,为了纪念建党99周年而制作的“内蒙古红色记忆”系列微视频在抖音平台和内蒙古展览馆微信平台同步发布9期,讲述了内蒙古的红色记忆。

由讲解志愿者参与完成的“讲讲北疆新时代——我是小小宣讲员”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发布了三期线上培训课程,2000多人观看并参与了培训活动课程,市内15所学校的158位小学员发来了讲解视频,并精选了三位小学员的讲解视频进行了线上发布。

4、在大型展览活动中扩大志愿服务的参与度。

内蒙古展览馆作为大型的综合展览场馆,经常组织大型展览展示活动,如何助力自治区大型文化活动,提高在此类活动中的文化志愿服务品质,是展览馆文化志愿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展览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职能定位,积极整合各项资源,统筹调配文化志愿服务力量,在不定期的展览活动中组织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为提升各族群众文艺素养和文明素质提供更为精准的文化志愿服务。

在1月14-17日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中,文化志愿者参与了“2020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草原非遗轻骑兵赴贫困旗县展演”、“传统工艺振兴——自治区试点项目成果展”现场技艺展示、“同祭一撑火 共圆中国梦——腊月二十三祭火活动”志愿服务工作,无论是在展馆各项活动现场还是深入贫困旗县,在摄影、摄像、讲解、展厅管理等工作岗位都有文化志愿者的身影,为活动、为工作人员、为参观群众做忠实记录,为群众做讲解、做导引,极大地促进了活动各项内容的落实。其中摄影志愿者服务团队的9位志愿者,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摄影家协会的会员,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艺术家,一头银丝也无法阻挡他们为群众做文化志愿服务的热情,共计拍摄了5700多张活动照片,为各项活动的后续报道以及活动资料留存提供了丰厚的照片资料。

为了方便广大群众随时参与,展览特地延长了展出时间,从原来的下午5点延长到了晚上8点,方便了群众,也增加了志愿者的工作时长,增加了计时的难度,即便如此也没有打消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依然坚持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服务。

6月1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内蒙古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治区主场非遗宣传展示线上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启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郑东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蔚治国等领导参加内蒙古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治区主场非遗宣传展示线上活动。

本次活动首次开启了“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线上展览展播形式,由文化志愿者协助内蒙古展览馆的讲解员、知名主播,在我区首批200名非遗传承人入驻抖音平台、“内蒙古非遗馆”电商平台上线仪式、“内蒙古非遗购物节”直播月活动启动等活动中,圆满完成了一系列的线上直播活动。在内蒙古非遗“一地一品”专场直播郑东波厅长作客直播间,为内蒙古非遗“站台”“代言”,抖音、淘宝直播间,非遗专家、传承人、网红大V共同“代言”,让内蒙古的非遗美物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把草原非遗轻松搬回家。6月13日当天,抖音和淘宝平台直播累计6小时,总在线人数137万,成交量达近万单,成交金额达126万。

非遗“一地一品”进景区活动,开启了网红主播进行“游走式”探店直播,助推销售。

摄影志愿者还为本次活动拍摄图片300余张。

在7月22日到7月30日的“2020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中,招募的讲解志愿者和直播志愿者分别进行了线下接待讲解和线上直播的志愿服务。本次活动每天从上午10点持续到晚上10点,既有民族手工艺品和文创旅游商品展、非遗项目展、文旅科技展、传统蒙古包展,又有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景区推介,还有内蒙古味道、民族音乐展演和传统工艺项目技艺展示。直播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对整体活动进行全面报道、深度解读和推介,并对企业家、传承人进行现场采访,对展览所涉及的民族文化和创意进行解读,对相关产品进行讲解推介,直播志愿服务团队得到了加强,开启了自己的直播网红培养的程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次活动延期进行到十月中旬结束,共有48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的志愿服务。

文化志愿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承和弘扬我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在服务中锻炼了志愿者队伍、展示了文化志愿者的风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文化惠民落在了实处。

四、拓宽渠道,争取国家志愿服务项目

为了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坚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以全国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为重点服务区域,面向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的广大群众开展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扶贫扶智、凝心聚力的有效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的号召,内蒙古展览馆积极按照2020年“春雨工程”的指导精神,积极与全国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中的四川省凉山州文化公共部门联系,确定昭觉县为志愿服务目的地,带着展示内蒙古地区文化特色以及与昭觉县相对应的刺绣项目,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做展览等系列活动。

“12月1日至3日,“守望相助 牵手同行——内蒙古展览馆文化志愿服务四川行”系列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图书馆新馆举行。活动包括“绣美生活——内蒙古刺绣艺术展”、“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产业化经验交流”和“心手相牵 书径相伴赠书”等。内蒙古刺绣艺术展的40幅刺绣作品,展示了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精湛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览中昭觉县的绣娘们聆听了刺绣作品的讲解,双方互相鉴赏交流了刺绣技艺与相关民俗文化。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产业化经验交流”活动中,鄂尔多斯蒙古族刺绣自治区级传承人额仁其其格,以自身传承发展刺绣产业为实例,为大家解读了内蒙古刺绣技艺的特色、探讨了刺绣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多种方式,分享了发展刺绣产业的经验,得到了彝族绣娘们的赞同和认可。期间,内蒙古展览馆文化志愿服务队还向温州商会爱心学校和县图书馆捐赠了1200多册儿童文学、教辅书和文艺书籍,随书还附赠了祝福卡片。在昭觉县温州商会爱心小学图书捐赠现场,内蒙古展览馆文化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观察到学生们缺乏诸如棉衣、手套、围巾、袜子、暖水袋等御寒用品,台灯等生活学习用具。返回后与校方持续联系中了解到孩子们对所捐赠的图书的阅读热情和利用率非常高,午饭后都会在教室积极阅读。为此,内蒙古展览馆联合三家共建单位,共同发出倡议,向爱心小学捐赠御寒、学习用品及图书活等物资,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共捐赠了御寒衣物700多公斤近5000件、袜子600多双、台灯500个、暖水袋500个、手套500双、适龄图书300余册,邮寄费用支出达到了2300多元,物资合计近2万元。本次活动既是送文化、也是送技术、送温暖,更是一次非遗技艺助推脱贫攻坚的实践案例。对于促进内蒙古四川两省的文化交流,惠及群众、服务百姓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捐赠活动得到了昭觉县温州商会爱心小学的积极回应,一张张认真结伴读书的图片、收到御寒物品是的笑脸是孩子们童年该有的样子。

五、所获荣誉

因2020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中社会反响较好、工作成效突出,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授予“2020年度全区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

六、 存在的问题

1、在团队管理上仍然后提升空间。推动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是内蒙古栅栏管文化志愿服务组织达成优势服务的抓手,是凝聚力量,完成使命根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提升团队管理,对于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进一步推动我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升团队管理能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凝聚专家志愿者能力有待提高。专家志愿者是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环节,虽然人数有一定增加,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志愿服务的速度和品质,如何拓宽和增强专家志愿服务团队的力量,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3、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能力不足,活动丰富性有待提高。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好预算、安排好各项任务,就不能很好的展示文化志愿服务的要义,以切合实际目标,取得文化志愿服务的初衷,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调研,积累大量的第一首资料,才能取得文化志愿服务的最佳效果,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

今后我们将在做好团队管理、增强队伍建设、开展基础调研方面进行强化,进一步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努力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通过不断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推动我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稳定、健康、多元化发展。

六、2021年的规划

1、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活动运行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内容设计、严格文化志愿服务队员的管理。

2、以调研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设置。以各立足基层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为导向,策划设计操作性强的志愿服务项目,继续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服务。

3、增强文化志愿服务的宣传动员力度和招募范围。以中华传统节日、大型文化活动为基础,着力培养优秀文化志愿者典范,发挥示范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场馆及专业优势,积极总结并展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成果,扩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

4、真抓实干推行务实工作作风。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避免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积极确保取得实效成果。

5、开展文化志愿者表彰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的真实影响力。切实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对优秀文化志愿者及时予以肯定与奖励,保障志愿者的各项权利。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网站地图
蒙ICP备11002108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2094号
Copyright© 2019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郑重声明: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制必究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展东路31号内蒙古展览馆办公楼
电话/传真:0471-4951415  监督电话:0471-4938275